本馆公告

档案动态

您当前位置:江苏大学档案馆 > 首页 > 公告及新闻 > 档案动态 > 历届国际档案大会简介

历届国际档案大会简介

〖关闭〗
字号:【】【】【
  国际档案大会任务是讨论各类会员共同关心的档案工作问题,交流经验,选举理事会负责人。大会关于档案专业问题的决议或建议具有权威性,但无约束力。自1950年起至2008年已召开16届大会,初为3年召开一次,1956年后改为4年一次。大会也邀请少数非会员国列席会议。历届大会主席均由上届理事会主席担任。中国于1960年派观察员列席第4届大会,1980年后派代表正式出席第9届、第10届和第11届大会。
  第1届
  1950年8月23日-26日,第一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巴黎召开。通过会章,宣布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总部设在巴黎。大会主席为前法国档案局长C.萨马朗,会议主要议题为档案馆如何实行监督、档案与档案缩微制片的关系、私人档案和经济档案问题、档案出版物,共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余名代表参会。
  第2届
  1953年6月15日-20日,第二届国际档案大会在荷兰海牙召开。大会主席为法国档案局局长C.布莱邦,会议主要议题为档案馆设置历史陈列室问题、档案工作者的培训、档案文件的国际交流,共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代表参会。
  第3届
  1956年9月第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召开。共有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主席为荷兰王国国家档案总局局长D.P.M.格拉斯温克尔和意大利国家档案总监R.菲兰吉里。会议的主题为:档案馆的新设备、档案的鉴定、私人档案问题。该届会议决定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大会。
  第4届
  1960年9月第四届国际档案大会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市召开。共有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派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本届大会。大会主席为英国公共档案馆馆长D.埃文斯。会议的主题为:关于国家档案馆问题,修复文件和印鉴及保护地图、平面图、照片的新技术,档案与现代经济、社会的研究。在这次会议上,国际档案理事会执行委员会一致通过接纳中国档案组织为会员。
  第5届
  1964年9月1日-5日,第五届国际档案大会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举行。有50个国家的5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档案整理的新方法、教会档案、档案公布、机械化处理以及印章和青年档案工作者等问题。
  第6届
  1968年6月3日-7日,第六届国际档案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有42个国家47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讨论了开放档案和放宽利用限制问题、缩微照相复制政策及现行档案管理。
  第7届
  1972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65国1300人参加,大会主席西班牙图书、档案总局局长L.桑切兹--贝尔迪。主要议题: 国家档案馆和机关档案室的相互关系和继承性,新技术在档案馆的应用,科学查考工具书的编制,档案工作者的国际合作和对发展中国家档案馆提供技术援助。
  第8届
  1976年9月在华盛顿召开,77国 400人参加,大会主席苏联档案管理总局局长 . .多尔吉赫和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局长 J.B.罗兹。 主要议题:文件和档案的变革,档案工作中的技术进步,扩大对档案文件的开放,发展中国家的档案工作。
  第9届
  1980年9月,第九届国际档案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有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大会的主要议题是档案的利用问题,包括档案的学术研究利用、政府机关实际工作的利用、社会公众的利用,以及国际档案理事会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对未来的展望。大会主席为瑞士联邦档案馆馆长O.戈耶和英国公共档案馆馆长A.W.马珀斯。中国档案工作代表团一行7人首次以会员国的身份正式出席了大会。在第一次全体大会上,中国代表介绍了中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和机关档案室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情况,宣布中国已经开放了1949年以前的历史档案,并扩大对历史档案的利用,绝大多数地方档案馆还积极参与地方志编写工作。
  第10届
  1984年9月,第十届国际档案大会在联邦德国波恩召开,有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大会的主要议题为:"对档案馆的挑战——日益繁重的任务及有限的资源",研究如何在档案部门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更有效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以满足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社会公众对档案部门提出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利用要求,还讨论了在各国之间进行档案缩微复制品交换的问题。大会主席为比利时王国档案总局局长C.威弗尔斯和联邦德国档案馆馆长H.博姆斯。在关于档案文件复制品进行国际交换问题的特别会议上,中国代表作了专题发言,指出:"中国历史悠久,很早就与许多国家有着友好的贸易和文化往来,许多国家档案馆收藏着大量有关中国的历史档案资料。中国愿意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同那些收藏着中国历史档案资料的国家在互谅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就以复制件的形式交换档案资料达成协议。"同时,还指出:"在历史上,中国曾长期受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控制与压迫,由于战争和其他方面的原因,许多档案原件被掠夺和盗窃。我们希望,在适当时候,与有关国家通过友好协商方式解决这些档案资料的归回问题。"另外,在本次会议上,通过了接纳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为丙类会员和中国派代表分别参加自动化委员会、保护和修复委员会、缩微复制委员会的议题。
  第11届
  1988年8月在巴黎召开,105国2000人参加,大会主席法国档案局局长J.法维埃。主要议题:新型档案的形成、收集、保护、开发和利用,国际档案理事会的今天和明天。
  第12届
  1992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125国2500人参加,大会主席法国档案馆馆长法维尔。主要议题: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的职业。
  第13届
  1996年9月在中国北京召开,130国2662人参加,大会主席中国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王刚。主要议题:本世纪末的档案工作——回顾与展望。
  第14届
  2000年9月21日至26日 ,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在西班牙历史名城塞维利亚隆重召开 ,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代表济济一堂 ,使大会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第15届
  2004年8月23日至29日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会议由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办,奥地利国家档案馆承办。来自1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大会主题是"档案、记忆与知识"。
  第16届
  2008年6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
  第17届
  将于2012年8月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市召开。主要议题:新变化、新环境。
  
 

版权所有:江苏大学档案馆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 电话:0511-88780032
技术支持:南京轩恩软件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