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岚清同志第八次莅临江苏大学。
6月2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第八次莅临江苏大学。在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镇江市委书记杨省世、市长朱晓明、市政协主席李国忠等领导以及校党委书记范明、校长袁寿其的陪同下,李岚清同志视察我校校园,同我校师生亲切座谈交流,关心指导我校事业发展。
中国共产党江苏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5月10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江苏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认真总结了近五年来学校发展的显著成绩和成功经验,深刻分析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在更高的起点开启了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大会审议通过了学校第二届党委工作报告和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和纪委领导班子,集中反映了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共同期待,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学校开展了新一轮机构设置工作
根据教育部第31号令《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学校制定了《江苏大学章程》(送审稿),同时,启动新一轮制度修订、完善工作。根据“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精干高效、有利发展”的原则,学校开展了新一轮机构设置工作,并对部分学科专业布局及学院、科研机构进行了优化重组:新组建了农业装备工程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合并组建医学院,成立了能源研究院、廉政法治研究与评估中心,新农村研究院独立运行,等等,初步构建了与研究型大学要求相适应的组织构架。京江校区建设工程奠基,正式进入施工建设阶段。镇江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进入我校校园,校园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进行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制定并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学校社会声誉和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根据《2014中国大学评价》,学校综合实力列全国高校第63位; 世界大学排名中心2014年全球大学排名,学校首次进入TOP1000,列中国大陆高校第62位。
党建创新工程取得新成效。
作为全省唯一高校,学校党委被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工作30家示范点”之一。作为全省高校唯一代表,校党委书记范明在省委庆祝建党93周年座谈会上作了主题为《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交流发言。根据“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积极稳妥地完成了新一轮中层干部集中换届和科级干部聘任工作,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学校离退休工作构建了“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形成具有江大特色的社区文化,获评“省服务离退休干部精品社区”。关工委金树德同志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省高校系统唯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护理组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取得新成绩。
梅强教授主持的《“塔式”立体化中小企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第七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面启动了30个工程类专业国际教育认证以及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迎评工作。13个省级重点专业类全部通过中期检查,优良率为100%,其中机械类和工商管理类获评“优秀”;8门课程获评2014年江苏省高校省级全英文授课精品课程;9种(10部)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袁寿其教授主持的“高效离心泵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成果获教育部一等奖,3项成果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个项目获第十二届国际工业博览会银奖。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5项,位列全国第45位;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72项,其中省杰青3项;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61项。江苏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评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成功召开第三次科技工作会议,详细规划了学校科技工作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思路和举措。
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又结新硕果。
农业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及其医药转化等6个学科进入省优势学科二期建设项目,共获2.4亿元建设经费;新增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博士后流动站覆盖全校所有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所有专业学院。袁寿其研究员和毛罕平教授分别入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农业工程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获“全国优博”提名奖2篇;“协同多元优质资源强化创新与工程实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动力工程研究生”获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的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建立省研究生工作站296家,其中“银环研究生企业工作站”获全国首批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称号。
以“高端、青年、国际化”方针为引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再创佳绩。
首批国家“万(人计划”1)人榜上有名,2人入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引进“千)人计划”专家2人。获批江苏省“外专百人计划”1人((省属高)校唯一)、“双创计划”6人、“六大人才高峰”27人、(江苏特聘)教授3人、“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留学奖(学金资助)项目4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比例上(升至24%,)第二次国际化工作推进会胜利召开。学校成为全(省首批具)有教授、副教授整体学科评议权的高校。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呈现新气象。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专题网站、专项课题、专题橱窗、主题展览,并大力推进“进课堂、进网络、进师生头脑”工作。围绕学校的重大奖项、亮点工作、先进典型,展开立体式宣传报道,学校对外宣传省级以上媒体报道400余篇,其中,深度报道100余篇,学校连续第三次获评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并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教育系统官方微博微信联盟成员单位;学校被省教育厅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宣传典型。策划组织首届“江大之梦”微电影节,以邵仲义事迹为原型的首部微电影《背面》摄制完成并上映;邀请水均益、沙晨等社会名人走进“人文大讲堂”开设专场报告会;举办“江苏大学师生篆刻作品大赛”和“篆刻艺术走进中小学”系列活动。学校获评“全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和第六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学校获评全省高校首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工作捷报频传。
学校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2项金奖,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中获一等奖及优秀组织奖,在江苏省大学生禁毒辩论赛和大学生艺术节法律庭辩大赛中均荣获冠军。“三纵四横五协同”团建项目化体系入选团中央重点工作创新试点项目。学校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在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喜获佳绩,选送的参赛节目和作品共荣获50个奖项。学校连续第八次荣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第四年获“江苏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1名辅导员获评“2013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个培训项目入选2014年省高校辅导员师范培训项目。1名学生荣获“2013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3名学生在联合国写作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赴联合国总部演讲,受到联合国秘书长接见。